回归初心 寻访出路——记社会学院院庆十周年高端系列讲座之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沉沦与出路
2015年5月7日下午14时,在我校学院路校区,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古学斌教授作客社会学院院庆十周年高端系列讲座,畅谈救赎与被救赎——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沉沦与出路,就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体悟,从本源发问,层层深入,发人深省。本次讲座由社会学院社工系主任郭伟和教授担任主持。
古学斌教授首先传达了对中国大陆社会学研究工作水平的赞扬和敬仰之情,同时表示与大陆学者,特别是法大学者的交流让他获益匪浅。随即他谈及了自身的求学之路,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出身的人类学博士,古学斌教授对社会研究的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他表示自己在求学之路中见证了中国社会研究的发展,也看到了研究方法的沉沦,其中各种固有的方式缺少进步性。在回到香港理工大学任教之后,他深刻思考了自己未来的学术走向,并转向社会工作方向,“我希望能找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出路。”古学斌教授坦言“这也正是救赎与被救赎的方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去救赎沉沦的社会研究,而作为社会学者,也会相应地被救赎,这也正是学科魅力淋漓尽致的体现。
对于如何寻找出路这一问题,古学斌教授首先提出的就是“回归初心,自我探寻”。他说作为一名学者,首先要明白的就是“你是谁”,还有“学问是为了什么”。这两个直指本心的问题令在座老师同学们陷入沉思;古学斌教授谈到了知识建构的社会性,以及现阶段社会研究领域存在的实证主义相关内容,特别是当谈到实证主义方法论时,古学斌教授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反思,他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学识向在座师生阐述了实证主义的非民主性,指出其正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研究“沉沦”的症结所在。
随后,古学斌教授讲到了他颇有建树的行动科学方向,关于行动科学,古学斌教授谈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行动研究“三位一体”式的研究方法,在这里他同时谈到了自己在云南农村进行行动研究时的经历,如何以他这样一位大学教授的身份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也成了他最大的障碍之一。
历时2个小时的讲座,古学斌教授侃侃而谈,将自身理论娓娓道来,深刻的讲述了回归初心,寻访出路的进程。其追问,发人深省;其体悟,引人深思。最后,同学就讲座主题提出相关问题,古学斌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做出了详实的相关解答。至此,社会学院院庆十周年高端系列讲座第三期思想盛宴圆满结束。
回归初心,寻访出路,学问之路的反复叩问,这是本次讲座的提点,也是社会学院十年砥砺的追寻,从社会学的想象力作为最初激发点,到社会关怀、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的前行,驻足,审视初心。
至此,将社会学院十周年的驻足引至一个升华点,第四期社会学院院庆十周年高端系列讲座不日将如约而至,期待再一次的体悟与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