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社会学院2006-2008级本科生党支部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我和我的祖国:我与共和国60周年”。
这次组织生活会,是在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前提下召开的,结合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党支部进行了充分准备。组织生活会邀请了商学院经济学研究室侯廷智教授、科学技术教学部直属党支部书记马新敏老师、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室副教授王国芳老师、心理学教研室刘兆敏老师等几位老师参加。这四位老师分别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末、60年代末和70年代末,加上该支部80年代末出生的党员,师生五代党员从各自成长出发,畅谈人生经历,共话祖国变迁。
会上,四位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首先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自己的成长,折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时代的巨大变化。老师们的发言像一部部口述史,不仅反应了每代人成长环境和时代性格的迥异,也在对比中让青年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共和国的沧桑与发展。
随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精彩不断。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父辈和自己的经历表明人生的轨迹跟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有的同学从当今青年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意识欠缺、对国家历史了解缺乏的角度提出了“国家还能为我做些什么,我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的话题;还有的同学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八零后”、“九零后”跟国家的关系是否仍旧密切等等问题发表看法,并与几位不同年代成长的老师展开交流和讨论。
活动中,四位老师都用精辟而深刻的话语表达了对支部成员的期望。全程见证共和国60年发展的侯廷智指出,在场几代人的不同经历深刻的反应了大学生思想的变化,这源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大学生的信仰与价值观收到了很大冲击,很多人说80年代的大学生是缺乏理想的一代。一个人如果要深刻认识“我和我的祖国”这个问题,必须要反思历史,将现实与历史进行充分比较,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从微观角度谈一个人的人生,要求年轻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树立新的阶段性目标,并不断向着目标奋斗,改变大多数人对“80后”大学生的看法。 “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知天命之年的马新敏老师在有学生提出国家应不断的改变政策以适应大学生的发展时,指出国家提供的条件固然很重要,但关键还是要依靠个人充分的准备,做到“爱自己更爱祖国”,我们要去爱国家,国家也会爱我们,祖国和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王国芳谈到,要以开放性的态度对待发展,吸收信息,学会与外界沟通,在交流中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融合,制定可行的目标,为国家做贡献。针对学生提出的现代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问题,刘兆敏希望大家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与时俱进,通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组织生活会最后,全体党员共同唱起了《歌唱祖国》,会议在高亢的歌声中结束。
“我和我的祖国”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全体学生党员更加明白了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感情,感受到国家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唤起了大家对祖国母亲的热爱,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今年是祖国60周岁华诞,也是党执政的第60周年,党支部将在这一主题指引下,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举办相关活动,祝愿党和祖国永葆青春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