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18:00-20:30,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博雅论坛2018年度第二讲在昌平校区端升416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主任范刚老师主讲,由马皑老师担任主持。本次讲座的主讲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分析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测谎)的原理以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
范刚老师先简述了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表达了对罗大华教授的怀念。他表示,心理学研究应该主要关注应用和实践,并阐明侦查工作的含义及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侦查工作各环节的指导作用,例如今天侦查工作和理论的新理念、新思路——四轮驱动法。然后,老师用其协助侦破的2009年酒泉市杨汉新被害失踪案为引例,说明了现场物证分析对还原案发现场的重要性:要从现场的环境开始分析,把现场“吃透”,再要科学地进行测谎编题,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测量效果。他表示,破案的水平能够对社会的治安秩序产生重大的影响。
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犯罪心理分析技术。他介绍了犯罪行为心理的概念、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犯罪心理分析技术的原理;还有犯罪心理分析技术的产生及研究、应用概况。犯罪行为心理痕迹反映了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及有关案情信息,包括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动机和目的、行为活动过程、与侵害对象的关系、个性与认知特点、年龄与性别特点,因此犯罪心理分析能够有效缩小侦查范围。犯罪心理分析技术及犯罪行为心理痕迹的侦破价值与作用表现在:其加大了犯罪信息来源;加深了对案情及案犯的认识;在缺乏物证痕迹的条件下,常常是案件侦破的重要条件。
老师还介绍了犯罪心理分析的途径、步骤和方法。比如,犯罪心理分析的途径是从案发环境、进入现场的方式、损失物、作案手段方式和动作特点、攻击的方式和特点、作案的实践地点和工具、物证痕迹发现和研究心理信息。
老师接着介绍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他表示,犯罪心理测试是心理测试技术应用最复杂的一个方面。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六大阶段技术: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测前访谈、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图谱综合评判、测后谈话和讯问技术,其特点是具有特殊性、系统性及多因素性。目前有三种比较主要的测试方法:一是准绳问题测试法,其包含中性、相关、准绳问题,参考被试对这些问题的反应来判断他是否说谎;二是目前我国心理测试技术领域应用较多的系统测试法,其用以弥补准绳问题测试法的缺陷;三是犯罪情节测试法(隐藏信息测试),其包含一系列多选项的情节问题,是国际领域应用较广的一项方法。老师重点介绍了认知综合测试法,其因为测试理论及其所编制的问题的性质、类型和特点更为科学,增加了自我认知题和即时心态题,增加了题目的题项,遵循了心理活动的规律,提高了客观性和有效性,是目前更完善的一项技术,并具体展示了“杨汉新案件”的采用认知综合测试法的编题及一份有关职务犯罪的心理测试鉴定分析报告。
最后,老师表达了他对犯罪心理测试能更广地投入我国相关应用领域的展望,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大家心理学知识的视野,还让同学们认识到要多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实践服务。犯罪心理分析及测试是司法心理学的实践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博雅论坛后续更会有司法心理学不同领域的专家讲师带来更多精彩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