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18日,由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大会在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监狱、公安、心理服务与社工机构、科技公司等行业领域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与了本次大会。我院的马皑教授作为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担任本次大会主席。我院的王国芳教授、张卓副教授、郑红丽副教授、唐希媛老师、何涛老师、桑迪老师、刘晓倩老师、于悦老师等也出席了本次会议。此外,我院10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会议并承担了部分会务工作。
17日上午,学术大会在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幕。开幕式由甘肃政法大学范刚教授主持,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肖维斌院长向与会专家代表致欢迎辞。肖维斌院长首先向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简要介绍了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筹建与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作为研究院发起单位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今后建立产学研用平台进行了畅想。接下来,本次大会主席、专业委员会主任、我院马皑教授致开幕辞,他强调,法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要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相互融合的态度推进法律心理学的专业发展,拓宽法律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7日上午和18日上午的会议包括了12个特邀大会专家报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法律心理学的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法律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深入讨论,特邀专家报告包括: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长周勇研究员的“新时代法律心理学的进路与展望”,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宋业臻研究员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于犯罪危险性评估”,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狄小华教授的“再犯的数字处理”,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寻兵副教授的“恐惧表情在欺骗检测中的应用”,西南大学陈通教授的“人工智能+心理测试:理论与实战”,甘肃政法大学范刚教授的“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天津法制心理学会会长、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刘援朝教授的“法律心理学的社会心理服务之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宋胜尊教授的“服刑人员情绪评估与管理”和王春光博士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冰毒戒毒人员愤怒攻击性评估与干预中的应用研究”,山东警察学院警察心理研究所所长、丁文俊教授的“警察心理灵活性调查分析”,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王俭勤副青年研究员的“受害者和旁观者视角下目击证人记忆的准确性研究”,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胡江副教授的“社会公众心理影响刑事立法的具体表现与匡正路径”。
17日下午,分别在三个分会场安排了三场专题报告,共包括9个口头报告,研究主题涉及“罪犯心理矫治与教育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特点”、“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预防”等。在每个报告结束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参会学者与各行业专家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在热烈的讨论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18日中午,在特邀大会报告结束后,举行了大会的闭幕式。闭幕式由我院副院长王国芳教授主持,青岛认知人工研究院肖维斌院长首先致辞,他表达了与各位与会代表在未来进行深入合作的美好期待,并欢迎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可以在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接着狄小华教授作总结发言,归纳总结了本次会议的几大特点,他指出,本次大会能够在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召开,标志着法律心理学的新时代来临,他进一步指出法律心理学学科未来发展的三个新趋势。最后,由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皑教授致闭幕辞,他再一次表达了对新一代法律心理学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期待,希望年轻一代法律心理学人能够继承使命,关注社会需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
自2018年12月十部委下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以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得如火如荼,法律心理学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尤其在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以及全体公民的心态走向等重点方面。在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法律心理学的许多传统议题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并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次大会是本届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最后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我院自1983年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一直是该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院师生的付出与奉献。自以罗大华老师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法律心理学学者开创法律心理学学科并建立专业委员会以来,马皑教授等第二代法律心理学研究者继往开来,带领我国法律心理学学科走向了新的辉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法律心理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