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贫困战争,为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专业优势,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在2018-2019学年结束前的暑假来到了河北省涞源县西团堡村开展了多方面的扶贫工作,老师和同学们有幸成为了此项事业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西团堡村位于保定市涞源县东北方位,距乡政府4公里,距县城35公里,与蔚县、涞水交界,地处深山区,土地贫瘠、饮水困难,是“三深村”(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2018年贫困发生率为24%。村中青年人多为外出打工或迁移外地居住,剩下老弱病残,该村数百年来都是靠天吃饭,当地也没有工厂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所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脱贫迈入小康生活几乎没有可能。
河北省社科院于2017年派出了三人工作组的扶贫工作对进驻西团堡村,积极谋划引进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村中基础设施和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贫困山村村民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各级政府整合和动员社会各届力量进行扶贫攻坚的治理能力。但这种自上而下、资源投入式脱贫运动,还需要自上而上的社会服务去深入细致地评估个体和家庭的具体问题,缓解政策一刀切对一些特殊贫困对象需求的忽视。探讨避免贫困的长效方法,激发动机,真正实现“扶志”和“扶智”目标,并促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策略的有效融合。
2019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5名老师和14名学生来到西团堡村,协助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精神文明和扶志扶智方面开展工作。积极向村民入户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关爱高龄困难老人;组织村民广场舞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准大学生申请奖助贷资金;针对中小学生的手机上瘾、受欺凌现象、学习方法不当和动机不强等方面开展干预。
这19名师生中,熊贵彬老师、胡杰容老师、樊星老师和郭焕津同学是正式党员,李茗玉同学、林宇同学和王充同学是预备党员。4位党员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为期两个月的驻村实习中担任小组长,带领组员深入村民家,面对面地开展服务。同学们分别从医疗、养老、助学和妇女社会工作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专业的社工服务,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工作成果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医务社会工作方面,共介入6个个案,针对村民不了解医保政策、看病贵、买药难与对疾病缺乏认识等问题,师生们帮助他们组建了农村社区的村民互助小组,多次开展政策普及宣传讲座,并且链接了基金会等方面的资源,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实际困难。
老年社会工作方面,通过对17名老人的访谈,了解到西团堡村老人的照顾模式主要包括由自身照料、家庭赡养和社会帮扶相互作用下的“逆反哺”、“共生”和“不得不赡养”三种。介入时除了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物质支持,更多地还是在当地进行了政策方面的倡导以及帮助大家认识多元养老模式,促进意识上的进步。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针对案主的不同问题与需求,师生们分别以链接助学贷款资源、树立信心、戒除网瘾、缓和亲子矛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作为服务目标,开展了丰富的个案与小组活动,满足了服务对象的经济与精神需求。大多工作都顺利结案,达到了预期目标。
妇女社会工作方面,以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服务对象,在需求分析时,了解到她们具有生理疾病(妇科)、家庭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生计能力欠缺和经济贫困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发现,师生们从陪伴、倾听与疏导、健康知识介绍、能力建设以及政策普及四方面介入,从优势视角挖掘服务对象的个人潜能,解决了部分问题。
师生们不惧当地艰苦的生活环境,初次践行扶贫之路就收获颇丰。这与大家作为党员所具备的先进性和对所学专业的认可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正是有无数个党员干部、扶贫工作者投入到扶贫攻坚战斗中,消灭绝对贫困正在由理想变为现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贫困个体掉队,虽然道阻且艰,但是在党的正确带领下,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